#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腫瘤防治科普##食管##食管癌#@腫瘤科潘文俊
本文作者:溫南英,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規培醫生
洪國岱,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不久前的“3.15”晚會,揭穿了老壇酸菜的土坑酸菜本質,如此的熱搜,讓多少鐘愛酸菜泡面的人們感嘆自己終究還是錯付了。
也許在你的記憶里,對于酸菜、腌菜只有美味、酸脆、爽口,很難與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2B類致癌物聯系在一起。然而,蔬菜本身含有的硝酸鹽,經過腌、泡、醬等加工環節,再在還原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并且在適宜的條件下再與食品中的蛋白質分解產物胺發生反應,生成亞硝胺、其他N-亞硝基化合物。目前已經確定的二三百種亞硝胺類化合物中約80%有致癌作用,這也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的重要原因,其中不對稱亞硝胺可特異地誘發食管癌。
食管癌是來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細胞惡變的腫瘤,主要有鱗狀細胞癌、腺癌兩種組織類型,在我國則以鱗狀細胞癌為主。
食管癌的臨床表現以吞咽食物時有異物感,胸骨后疼痛,或者是進行性吞咽困難為主。當癌細胞轉移到食管周圍組織的時候,還會表現出鄰近組織、器官的明顯疼痛。
我國為食管癌高發國家,食管癌新發病例、死亡病例分別占全球總數的53.7%和55.7%,皆超過全球半數以上。在我國,食管癌位于癌癥新發病例數的第六位,死亡人數則僅次于肺癌、肝癌、胃癌,而位于第四位。由此看來,在我國食管癌的危險因素、防治措施則顯得尤為重要。
食管正如其名字一樣,是食物的重要通道,因此食管癌的發生也與我們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臨床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飲食過燙、飲食過咸、喜食辛辣以及刺激食物、喜食燒烤食品等不良飲食習慣均可能增加食管癌發病風險。此外,除了慢性食管炎、遺傳等食管癌高危因素以外,常吃隔夜飯菜、腌菜、吃飯速度過快、吸煙、嗜烈性酒、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也是食管癌的主要高危因素。而多食用新鮮蔬果、豆類制品有助于預防癌癥的發生,降低食管癌患病風險。
知道了這些危險因素,除了腌制食品,以下的幾方面就需要我們格外關注和留意:
飲食過燙。“趁熱吃”是我國多地餐桌上的熱情和恭敬,殊不知長期進食過燙的食物會讓食管黏膜很受傷。超過65℃的食物就會對食管發生慢性灼傷,從而誘發食管癌。由此,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將超過65℃的熱飲列為了2A級致癌物。
吸煙。說起煙草那可以說是萬害之源,煙草中內含的有害物質會隨著唾液、食物進入到食管,或者被吸收后作用于食管,最終導致食管上皮發生癌變。長時間吸煙、飲酒會使罹患食管癌的風險增加18%。每天吸一兩包煙,則使得這種可能性增加到44%。
進餐過快。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的高效率成了現實社會的孿生兄弟,囫圇吞棗式的快餐也是快節奏的最好注解。然而,進食速度過快,導致食物咀嚼不夠徹底,極易損傷食道黏膜,長期的慢性食道損傷則會導致慢性炎癥發生,刺激食道黏膜細胞發生不典型增生,直至重度不典型增生,最終可能導致食道癌的發生。
由此可知,呵護食管的健康真的需要我們適當的調整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了。對此,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吃飯更溫一些,改掉趁熱吃的習慣,對于燙食最好要晾涼以后再食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吃點軟飯也是需要的,這樣最少可以避免粗糙食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吃飯慢一點,再慢一點,細細的品味一下,一餐飯的時間在20~30分鐘吃完也是一種品味美食的過程。更為主要的是,在飲食中最好可以吃的再均衡一些,多吃一些新鮮的蔬果、水果,適當控制腌制、過咸、油炸類食物攝入。
總而言之,被我們吃進來的食管癌,還是可以在食物的入口處被我們防控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