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腫瘤科潘文俊#癌癥##深圳頭條##腫瘤##免疫##腫瘤防治科普##靶向治療##靶向藥物##精準醫學#
本文作者:潘文俊(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腫瘤的內科治療是抗腫瘤治療中的主要內容和手段之一,其中,最為經典的化學藥物治療又因為缺乏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識別作用,這樣就使得藥物在進入人體內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無差別殺傷。既然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那是否可以根據腫瘤細胞特有的身份標識,研發出相關的藥物,進入體內進行精準打擊呢。隨著這樣的理念的產生,靶向藥物治療也就應運而生了,通過針對腫瘤細胞的某一個特定的驅動基因、突變位點進行攻擊,以達到抗擊腫瘤而又避免了正常細胞被破壞的目的。
目前,靶向藥物治療按照類型大致分為腫瘤細胞靶向治療及血管靶向治療。以肺癌的靶向藥物為代表,針對肺癌驅動基因的靶向治療位點研究也算是最為豐富、多樣和明確的了,其數量、種類的多樣性也可謂是越來越五花八門。目前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推薦的肺癌患者應檢測的靶點至少包括:EGFR、ALK、ROS1、BRAF、KRAS、NTRK、MET、RET、HER2等,而且每一個靶點都會對應了一個、幾個,一種類型或者幾個類型的藥物。比如,針對EGFR和ALK的藥物就是有十幾個,甚至已經是達到了“三代同堂”的狀態。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只要檢測有驅動基因突變陽性,就能實現口服靶向藥物治療腫瘤的目的。此外,還有乳腺癌HER-2、淋巴瘤CD20、腎癌mTOR等腫瘤靶點等,也是如此。
血管靶向藥物則是指通過對抗促進腫瘤血管發生的VEGF來破壞腫瘤血管的發生,抑制血管的生成,以此達到“掐斷”腫瘤的血液供應,阻斷腫瘤的供血、供氧,以此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目前,市場上的血管靶向類藥物也很多,主要包括大分子的單抗類藥物,和小分子的TKI類藥物,如貝伐珠單抗、阿帕替尼等等。同時還有部分靶向藥物是以兩種靶點均有的多靶點、泛靶向性的藥物,如索拉菲尼、侖伐替尼等等。
說了靶向藥物如此多的特點、作用。那是否可以說,存在基因突變的患者就能單純靠靶向治療達到殺滅所有腫瘤細胞的目的呢。
其實這樣的想法要想實現真的很難,哪怕是在口服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IV期肺癌患者中,其中位無進展生存期也只有18個月左右。這其中的原因具有多方面,除了與腫瘤的異質性高度相關以外,這樣的原因還與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增殖、分裂,使得每一個腫瘤細胞都會發生變化,變化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在這其中,并不是所有腫瘤細胞都有該基因突變的,缺乏基因突變的細胞在靶向治療期間仍然可以生長、增殖,這也是基因檢測報告中除了提到的,有哪些基因突變之外,還要提到的突變豐度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突變的狀態和數量。部分患者即使存在靶點基因突變,但是豐度不高,靶向治療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即使是同一個基因突變,在不同癌種中出現時,靶向治療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腫瘤的治療是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的綜合治療方案。
既然靶向治療針對的是腫瘤細胞的靶點,是否對人體正常細胞沒有影響呢?也并不是這樣的,一方面是人體內正常細胞同樣也會存在該基因突變的細胞,靶向藥物進入人體內也會引起這部分正常細胞的破壞、死亡。另一方面,靶向藥物進入人體內也可以引起肝腎功能損害、皮疹、瘙癢、腹瀉、高血壓等,嚴重的不良反應需要停藥并予以對應的處理。
腫瘤的治療手段是多樣的、綜合的,即使是號稱“精準打擊”的靶向治療也難以實現根治腫瘤的目的,因此需要針對患者個體評估制定綜合治療方案,而不是聽聞某些人吃某個藥治好了腫瘤,也想去試一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