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看2張圖:
大家猜猜我用了什么中藥?升白效果不比升白針慢很多,關鍵還保護了患者免疫力,控制防治進一步,復發轉移!
白細胞不降反升,免疫球蛋白恢復正常
1個月升到4000多!
我詳細展開給大家說說:
很多癌癥患者在化療后會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血象的下降,在醫學上稱為:骨髓抑制。
化療作為一種殺傷力大的治療手段,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骨髓的造血功能進行抑制,而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工廠,消耗的白細胞與生產的白細胞不成正比,就會出現血象下降的現象。
肝臟疾患、脾功能亢進及既往有放療或多程化療史的患者,骨髓抑制常更為明顯。
大多數化療藥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通常見于化療后1~3周,約持續2~4周逐漸恢復,并以白細胞下降為主。
在出現血象下降的情況下,西醫一般會選擇升白針、升白細胞藥物,如利血生、升白安片及糖皮質激素和成分輸血等手段來提高白細胞的水平。
升白針雖然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細胞加快速度生成白細胞。但若長期應用升白針,容易造成骨髓造血細胞的疲勞。一旦停止升白針,反而無法維持正常的免疫力。
除此之外,骨頭酸痛是升白針最明顯的副作用,這是因為過度使用骨髓的緣故,主要表現為脊柱疼痛,特別是腰骶部脹痛。
中醫學認為,藥物毒邪所傷導致氣血俱虛,陰陽失和,臟腑虧損,以腎虛血瘀為主要病理環節。導致骨髓抑制的原因有兩方面:
第一個是虛。放化療造成脾胃功能、造血功能減弱,所以人體出現氣血運行的障礙。第二個是瘀。由于化療、放療,使人體氣血運行逆亂,出現瘀阻。
據此,骨髓抑制治療原則以健脾補腎、活血解毒為主。
臨床常采用黃芪、補骨脂、雞血藤等為主的方劑。
一方面能夠補脾腎、養氣血、通血脈,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體內的氣血循環,保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從而保障放化療的順利完成。
采用補腎活血之方藥對癥治療,配合藥物臍療,同時灸神闕,配合灸關元、足三里、氣海、地機,效果更好。
我們回到文章開始這兩張圖,他們用的基礎方都離不開這三味藥,再加上別的藥,辨證施治,效果很好!
白細胞不降反升,免疫球蛋白恢復正常
1個月升到4000多!
大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一些養血的食品,比如黃芪、當歸配伍燉雞肉或牛肉或豬肉;也可用黃芪、雞血藤配伍燉牛骨頭;或者經常喝點大棗粥。這些食療方都可以改善人體氣血功能,補養氣血。
患者日常飲食注意營養的搭配,做到五味、五色調和,從而保證營養元素的攝入、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以及脾胃的運化功能,使后續的放化療更順利的進行。
最后,大家不要等到白細胞低的不行了才開始中醫藥治療,化療前就打好基礎!
中藥介入的時機應當盡早,并貫穿腫瘤治療的全程,一般至少應在放化療前一周開始服用中藥,這樣治療期間的中藥的全程保護與放化療作用才能相得益彰。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