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u00u6"><source id="u00u6"></source></rt>
  • <noscript id="u00u6"><source id="u00u6"></source></noscript>
  • <table id="u00u6"></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多發性骨髓瘤:這類癌癥不再是絕癥,新療法匯總

    癌癥不分貴賤,但不同癌癥的關注度卻有著天壤之別。像肺癌、肝癌、乳腺癌這樣的“明星”癌種,大街上隨便拉個人起碼都聽說過這種病,但另外一些患者人數并不少的癌癥卻有些“鮮為人知”,比如多發性骨髓瘤(MM)

    MM是僅次于白血病的第二大血液腫瘤,大約能占全部癌癥的1%,血液腫瘤的10%。據統計,全球每年的MM新發病例約有17.5萬例,11.7萬人因MM死亡[1]

    這樣一種常見但不知名的癌癥有什么癥狀,又該怎么治療呢?

    多發性骨髓瘤:這類癌癥不再是絕癥,新療法匯總

    多發性骨髓瘤是什么?怎么治?

    MM是一種漿細胞引起的腫瘤。漿細胞就是終末分化的B細胞,主要負責分泌抗體,對抗侵入人體的各種病原體。在病情發展到MM之前,很多MM患者最初的表現就是意義不明的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MUGS),這也是MM的第一個階段。

    之后,克隆性漿細胞在骨髓中不斷增殖,逐漸進展為MM的第二個階段——陰燃多發性骨髓瘤(或稱為冒煙型多發性骨髓瘤,SMM)。這時疾病還處于惡變的邊緣,患者通常也沒有明顯的癥狀,但骨髓里已經有了大量的克隆性漿細胞。

    隨著克隆性漿細胞進一步完成癌變,成為惡性漿細胞,病情也進展為真正的多發性骨髓瘤。此時癌細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侵占骨髓空間,患者會出現貧血、溶血性骨病等癥狀。由于癌細胞分泌的大量抗體蛋白在腎臟中沉積,有些患者還會發生急性腎損傷

    在MM之后,惡性漿細胞還會進一步丟失表面的CD56等粘附分子,大量進入血液,成為MM的最后一個階段——漿細胞白血病,很難治療,患者預后很差。

    多發性骨髓瘤:這類癌癥不再是絕癥,新療法匯總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展

    大多數MM患者在發病前,都會經歷很長的MUGS和SMM階段,MUGS患者和SMM患者每年進展為MM的風險大約分別為1%~2%和10%。但遺憾的是,在這兩個無癥狀的階段,我們并沒有有效的手段來阻止病情的進展,能做的只有觀察等待,在發展為MM,出現臨床癥狀后再加以治療。

    幸運的是,MM是癌癥中治療效果較好的一種。它的治療主要以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和皮質類固醇三類藥的聯合化療為主,比如硼替佐米+來那度胺+地塞米松的VRd組合,一線治療MM能有82%的緩解率[2],無論是否進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都有80%以上的4年生存率[3]

    而在MM的二線治療中,常用的藥物依然是老三樣的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和皮質類固醇,只是在這三類藥物中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最終幾乎所有患者還是會再次復發。而再次復發后,MM患者可選擇的治療方案就十分有限了。

    MM新療法

    近些年,MM的治療出現了不少的新療法,這些新療法主要是圍繞著兩個治療靶點——CD38BCMA

    CD38是MM細胞上高度且均勻表達的一種標志分子,而在正常的骨髓和淋巴細胞上表達較低,是治療MM的一個理想靶點。目前,已經有了達雷妥尤單抗等多種治療MM的CD38抑制劑。

    在中位接受過2種先前治療的498名MM患者中,達雷妥尤單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的治療方案相比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將患者的1年無進展生存率從26.9%提升到了60.7%,療效十分明顯[4]

    多發性骨髓瘤:這類癌癥不再是絕癥,新療法匯總

    多發性骨髓瘤新療法的靶點和相應藥物

    另一個靶點BCMA全稱叫做成熟B細胞抗原,惡性漿細胞和正常的B細胞上都有表達。靶向BCMA的療法種類很多,有抗體偶聯藥物(ADC),有CAR-T,還有雙特異性抗體

    中國生物公司傳奇生物的BCMA CAR-T療法目前已經在美上市,客觀緩解率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高達97.9%34.9個月,療效十分優異[5]。只是作為一種CAR-T療法,它的價格也十分高昂,定價高達46.5萬美元。

    而雙特異性抗體與CAR-T療法可以說是異曲同工,通過同時靶向T細胞上的CD3分子和癌細胞上的BCMA分子,將人體自身的T細胞帶去殺傷癌細胞。II期臨床試驗中,雙特異抗體GSK2857916在2.5mg/kg和3.4mg/kg劑量組中分別獲得了31%34%的客觀緩解率[6]

    目前,國內也有幾種多發性骨髓瘤新療法在試驗之中,正在招募患者,具體情況如下:

    多發性骨髓瘤:這類癌癥不再是絕癥,新療法匯總

    感興趣的患者可以掃描圖上二維碼,聯系我們進行咨詢


    參考文獻:

    [1].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multiple-myeloma/statistics

    [2]. Durie B G M, Hoering A, Abidi M H, et al. Bortezomib with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versus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alon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yeloma without intent for immediate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 (SWOG S0777):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2017, 389(10068): 519-527.

    [3]. Attal M, Lauwers-Cances V, Hulin C, et 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 in the era of new drugs: a phase III study of the Intergroupe Francophone Du Myelome (IFM/DFCI 2009 Trial)[J]. Blood, 2015, 126(23): 391.

    [4]. Palumbo A, Chanan-Khan A, Weisel K, et al. Daratumumab,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for multiple myel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375(8): 754-766.

    [5]. Lin Y, Martin T G, Usmani S Z, et al. CARTITUDE-1 final results: Phase 1b/2 study of 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 in heavily pretreated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 2023.

    [6]. Lonial S, Lee H C, Badros A, et al. Belantamab mafodotin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DREAMM-2): a two-arm,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study[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0, 21(2): 207-22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rt id="u00u6"><source id="u00u6"></source></rt>
  • <noscript id="u00u6"><source id="u00u6"></source></noscript>
  • <table id="u00u6"></table>
  • 家庭乱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