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報告被譽為金標準,但是一堆文字加數字看也看不懂,上網查完更可怕。其實只需要看以下幾點就可以啦。
乳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個體化治療的階段,為治療提供依據的很多指標都來源于病理學診斷,如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組織學分型和分級、脈管侵犯、激素受體及HER-2表達水平等。
這些病理指標不僅是治療方案的選擇依據,對預測乳腺癌的生物學行為也非常重要。
病理在乳腺癌個體化治療中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明確診斷,而且在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腫瘤科,病理報告是金標準之一,即便是影像學檢查顯示有問題,如果不做病理檢查,那么依然無法準確給出診斷。
拿著手里的病理報告單,看著各種字母加減號,有種“看天書”的感覺。病理報告怎么看呢?
傳統指標內容
傳統的病理學指標包括腫瘤大小、切緣狀態、淋巴結狀況、組織學分型分級及脈管侵犯等,是乳腺癌個體化治療和預后評估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覓友們最需要關注的是切緣、淋巴結的情況,以及組織學分型。
01
切緣和淋巴結情況
隨著乳腺癌手術治療方式的不斷發展,保乳手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在臨床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因此需要對保乳標本切緣以及前哨淋巴結活檢標本進行準確評估。
保乳標本的切緣狀態是目前影響乳腺癌患者局部復發的重要因素,需要報告6個手術切面(前、后、上、下、內、外側)的切緣狀態。
在NCCN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中,切緣處見腫瘤為陽性,切緣距腫瘤<1 mm為“距切緣較近”,切緣距腫瘤>10 mm為陰性。
腫瘤距切緣的距離越遠,則局部復發率越低。一般術中檢測陽性,醫生會選擇擴大切除面積,或者術后對切口進行放化療治療。
清掃淋巴結是很多覓友都聽過的,目前國際權威乳腺癌診療指南均達成共識,如果前哨淋巴結活檢陰性,那么該患者不必再做腋窩淋巴結清掃。
如果病理報告顯示5/16意為取了16個淋巴結,有5個轉移,那么該患者就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若均沒有發現轉移,那么就用0/16表示。
一般前哨淋巴結活檢和保乳標本切緣多在術中進行,短時間內快速明確切緣情況,以便及時采取進一步的手術方案,避免二次手術的不便和風險。
02
組織學分型
乳腺癌一般分為浸潤性癌和非浸潤性癌。非浸潤性癌即原位癌,指的是尚未突破基底膜的腫瘤,發現的相對較早,幾乎不會發生轉移,因此預后較好。
浸潤性癌由于已經突破基底膜,侵犯到乳腺間質,因此可能會發生轉移。而在2003版WHO乳腺腫瘤分類中共有19個組織學類型,最常見的有浸潤性導管癌和浸潤性小葉癌。
不同組織學類型的浸潤性癌,其生物學行為不同,直接影響到預后的不同。對乳腺浸潤性癌進行準確的組織學分型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03
腫瘤的TNM分期
T表示腫瘤原發灶的情況,腫瘤從小到大的變化用T1-T4表示。
腫瘤體積≤2cm記為T1;
腫瘤體積2-5cm記為T2;
>5cm記為T3;
侵犯胸壁、皮膚潰爛記為T4。
N表示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對淋巴結轉移的程度用N1-N3表示。
淋巴結轉移數量<3個記為N1;
轉移數量4-9個記為N2;
轉移數量 >10個記為N3。
M表示遠處器官轉移,未出現轉移則為M0,轉移則為M1。一般可以接受手術的患者較少出現遠處轉移。
其次,一般伴隨TNM分期的還有I、II、III分級,這種分級是根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異型性以及病理性核分裂象數目的多少劃分的。
通常I級表示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差異不大,分化程度高,預后較好;反之III級表示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差異較大,分化程度低,惡變程度更高,預后較差。
有些報告單會用組織學評分來表示分級,其中3-5分為I級,6-7分為II級,8-9分為III級。
04
脈管侵襲
脈管侵襲也就是在血管中見到癌栓,這種情況表示癌細胞很有可能通過血運向遠處轉移,因此脈管內有無癌栓可以幫助預測是否會有轉移的風險,以便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方案的調整。
免疫組化分析
相比傳統指標,免疫組化可以將腫瘤區分的更加準確,同時指導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不過免疫組化的分析報告一般是用ER、PR、HER2、Ki67等字母和數字表示,這也是覓友們最看不懂的地方。
ER代表雌激素受體,PR代表孕激素受體。這兩個指標提示腫瘤細胞保留激素依賴性生長的特征,即對激素治療的敏感性,這對內分泌治療的選擇用藥具有指導意義。
在報告中需要表明陽性百分比和陽性強度,強度越高說明對雌激素治療方式越敏感。
HER2的中文名叫做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一般用0、1+、2+、3+來表示。
約有25%的患者存在HER2基因擴增或HER2蛋白過表達,HER2的表達狀態對判斷乳腺癌患者預后、化療效果預測、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的選擇十分關鍵。
在判讀結果時,數字越高說明HER2基因表達越強烈,3+又稱為基因增殖,表明HER2陽性,這類患者適用于靶向治療。
0、1+顯示結果為陰性,需要化療和其他輔助治療。
2+的患者需要進行下一步FISH檢測,檢測基因有沒有擴增,如果FISH陽性則提示基因有擴增,是真正的陽性,這類患者既需要化療,也需要靶向治療。
Ki67 是增殖指數,與腫瘤惡性程度、患者預后及化療反應均有相關性。一般用14%、14-20%、≥20%來表示,百分比越大說明腫瘤生長較快,且分化較差,但是對化療的敏感性越好。
同時,Ki67還可以作為腔面A和腔面B型的區分指標,但是目前Ki67沒有明確高低值的判斷標準,大多數文獻仍以14%為界, 2015年St. Gallen共識中,多數專家將20%~29%這一區間作為臨界值來區分腔面A和腔面B型乳腺癌。
分子分型
根據免疫組化的結果,乳腺癌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
現在的病理報告一般會直接標出患者所屬的分型。各分型除了分子和免疫表達不同之外,其預后、治療方式以及轉移途徑都各不相同。
對這4種類型來說,腔面型預后較好,一般可單獨使用內分泌治療,或者輔加化療的方式治療即可。
HER2型的患者除了化療還需要進行靶向治療,部分患者需要化療。
三陰型乳腺癌的治療手段較少,目前主要治療手段仍是化療,但現階段已開展了聯合卡培他濱進行化療的方案,且效果喜人,極大的改善了三陰性乳腺癌的預后。
到這里為止,一張完整的病理報告單就解讀結束了。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分型、淋巴結和緣切情況,這是對病情了解的第一步。
不過也不要因為病理分型顯示的結果不好而憂心忡忡,現在的診療技術已經可以有效延長生存期,保證生存質量。了解病情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疾病,接受正規治療,與積極抗癌的姐妹一起早日戰勝它!
參考文獻:
1.個體化診治時代的乳腺癌病理診斷.楊文濤
2.乳腺癌雌 、孕激素受體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指南
3.乳腺癌HER2檢測指南(2019版)
4.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9年版)
5.免疫組織化學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孫向潔,楊文濤
6.乳腺癌免疫組化亞型的超聲、臨床和病理分析.萬靜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