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新年到來,大家是不是在家,和親朋好友圍桌共食,筷來箸往,述說過去的糟心事,以及對未來的期許了。
然而,在觥籌交錯,相談甚歡的時候,你手中的筷子它正潛伏著病毒,悄悄地威脅著你的健康!
2020年杭州疾控中心專家曾專門進行了一場使用公筷和未使用公筷餐后對比實驗,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這個實驗小組由11名疾控專家參與測試,每道菜分為兩份,一盤為使用公筷,一盤為不使用公筷,并提前進行取樣保存。用餐完畢后完成取樣,采集的樣本通過冷鏈運到實驗室。
經過48小時的培育,實驗結果顯示:未使用公筷一組的菌落總數全部高于使用公筷一組,并相差不止一倍。
當然,肯定有人表示疑問,我活了幾十年都沒有用公筷,不是也沒啥大問題!有時候,等發現問題就晚啦,或者說,有些問題只是你沒發現而已!
Hp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數據顯示,我國每2個人中約有1人攜帶Hp,感染率高達40%-60%。Hp可存在胃黏膜、口腔、牙斑菌中,隨著聚餐時,筷子在菜盤里翻來戳去,不經意間Hp就可以傳播到每個人的口里,胃里,也就是因此才會出現“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情況出現。
近日,美國發布的15版致癌物報告中,Hp慢性感染就被列為明確致癌物,除了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外,Hp還可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我國是一個肝炎大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的肝病患者至少有1.2億,占世界肝病患者的三分之一。肝炎病毒中,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可通過口口傳播、糞口傳播的方式進行傳播,從而導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腸道病毒主要是通過糞口傳播、飛沫傳播等形式傳播,由于腸道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復雜多變,最常見為手足口病,5歲以下的小兒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整,更易因共用碗筷導致病毒的交叉感染,因此兒童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專筷專碗專用,防止相互傳染。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疾病,人群對痢疾桿菌普遍易感。痢疾桿菌可通過糞口傳播、日常生活接觸等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復多次發病。一旦“中招”,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想大便卻拉不出)和黏液膿血便,同時可伴有毒血癥癥狀,表現為渾身無力、不思飲食,嚴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腦病。
疫情期間,還要小心新冠病毒的傳播,雖然目前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但是也有報道可通過糞口傳播。因此,疫情期間一定要注意走好防護,盡量分餐,就餐時避免觸摸口鼻,養成餐前餐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有的時候,即使使用了公筷,但使用方式不對,也會導致病毒、細菌的傳播。
1.每個家庭成員有固定的餐具,最好用不同的顏色或者標志予以區分。
2.家庭餐桌上,如果做不到分餐,最好多準備一份公勺、公筷,不要相互夾菜。
3.杜絕大人直接用嘴幫孩子試奶瓶、食物,嚴格禁止嘴對嘴喂寶寶、幫助寶寶咀嚼食物和與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4.筷子一般使用不超過半年。使用筷子前,最好觀察一下,是否已經掉漆、霉斑或是變色,如果已經發霉或是受到污染,應該停止使用,及時更換。
5.杯碟碗勺筷子不要放于陰濕的環境中,洗好后要晾干,置于干燥、通風的地方。筷子、勺子放在鏤空的筷子筒里,每周用沸水煮半個小時進行消毒,有條件的家庭,推薦購置消毒柜,以達到殺菌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